close

ときわ時岩系民國五十三年東沙群島奪魁冠軍

優勝殘三羽

粉鳥卮言

 

1930~1961年,軍用通信時期,日本於二次世界大戰,因軍事通訊需要,向比利時購買了五百對優秀種鴿,並配屬至駐台日軍,如台北第一聯隊,台南第二聯隊及澎湖要塞司令部等,並於新竹設立通信學校,專門培養軍鴿;屏東林邊亦有日軍通信鴿舍,專為菲律賓之巴丹與台灣两地日軍通信之用。

當時日本軍方對養鴿户均給予相當優厚的待遇,每月按時配給糙米、綠豆、碗豆等五穀雜糧,作為軍鴿飼料,而日軍方也會每年以優厚的價格自民間挑購鴿子,合格的鴿子每羽以12元、14元、16元收購鴿子,在當時為相當大的一筆收入。

民間養鴿比賽的風氣隨著1940年二次大戰開打,也暫時中止,戰時島内糧食短缺,日方又值軍用通訊的需求量大增,於是以米糧求換取台灣民間養鴿者的幼鴿,同時台灣也開始引進日本的種鴿。

由於早期飼鴿的風氣起源於新竹、台南、屏東等地區鴿系的引進自然也從這些地區展開先鋒。

新竹地區引進大江(奥斯曼和吉川鴿系)代表人物有陳順良、鄭鑑先生;台南地區則有許煥堂、黄文長、施有政和曾人卿先生等。

自新竹引進以上两大鴿系;屏東、林邊地區則有並河靖、關口龍雄及小松、錦龜系等代表人物有羅萬成和陳敏生先生,此外軍鴿一系則是由日本南部伯爵自歐陸購回,並禮聘請教練培育而成的「南部鴿系」。

至於軍用鴿則是以卡車改裝的流動鴿舍做為訓練方法,收購為軍用鴿的鴿子大都以競翔200公里合格為標準。除了做為提供軍方充當軍鴿之用外,民間亦舉行五關賽,以當日五點前飛回者視為有格鴿,且脚環可以參賽二年即六季,對鴿子素質的確認較為精準。

當時的傳信鴿多屬大型鴿,鼻瘤眼眶大而明顯,頸長脚高,尾翼也長,體重大約十四两,站立時呈立體三角行,尤其喜歡「鐵板翼」。主翼先端没有開岔如w字型者,且羽翼既長又硬,被視為可耐惡劣天侯。而軍隊中的鴿子並且清一色為暗灰色,原因是日本軍方認為白色或淺色的鴿子在執行任務時,易受敵人或猛禽的攻擊。

這些軍鴿在戰後除部分被中國防衛司令部接收外。多數都流至民間,這些軍鴿加上戰前的基礎鴿系,以及戰後復甦陸續引進歐美銘鴿,重新啓動了賽鴿的風潮。

可能是 1 人的圖像

-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-

可能是鴿子的圖像

-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-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-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-

可能是鴿子和戶外的圖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莊鐙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